请恕我孤陋寡闻。在今天之前,我并没有听过羽生结弦这个名字。
所以,当看到未名社的同学们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时,难免有些惊讶。
我心中暗自嘀咕:哪个运动员不想当冠*?哪个运动员没有伤痛?怎么就至于对他如此倾心?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百度到了羽生结弦的照片。
看上去很酷,但并非我喜欢的类型。不过没关系。
因为,他用精湛的技艺和拼搏的精神告诉我,他并不是个花瓶。
年平昌冬奥会上,羽生结弦凭借一曲《阴阳师》,站上了冠*领奖台,成为66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花滑男单冠*的选手。
而那一年,他才23岁。
无处不阳刚,无处不阴柔。
其实,羽生结弦早在19岁那年就已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的大满贯。
但是,他从不傲慢。
在平昌冬奥会期间,羽生结弦看到宇野昌磨在接受采访,为了不打扰到现场,他选择默默地从队友背后爬过去。
如果,你也想拥有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就请和我一起走近羽生结弦,来了解A娃的养成“标配”。
A娃标配之自己做主
羽生结弦出生于日本仙台的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在当地一所中学当教导主任,妈妈全职在家照顾他和姐姐。
羽生结弦4岁时,姐姐在附近一个滑冰室学习滑冰,他也要跟着去。
因为羽生结弦从小就患了哮喘,家人一开始是抱着强身健体的心态让他去的。
妈妈觉得,溜冰场是最不容易吸入灰尘的运动场地。
其实,比起滑冰带来的乐趣,羽生结弦更喜欢的,是小小的他在偌大的滑冰场上,被观众席上的人注视着的感觉。
让小A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会给他带来成就感。
但即便是小A,难免也会溜号。
每天一放学就要去滑冰室训练,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实在是辛苦又枯燥。
一直辅导他到中学的滑冰室教练都筑章一郎说:
“每次练习,开始训练5分钟左右就精神不集中了。”
因为爸爸是学校的棒球队顾问,羽生结弦还有另外一个兴趣,也是那个年纪的日本男孩的憧憬,就是打棒球。
学习花滑的男孩子本来就少,几个小男生常常开小差躲避练习,用溜冰场的宣传册卷成棒球和球棒丢来打去。
有一次,羽生结弦认真地跟爸爸说,自己有点讨厌练习滑冰了,不想要继续了。
学习花滑的男孩子本来就少,几个小男生常常开小差躲避练习,用溜冰场的宣传册卷成棒球和球棒丢来打去。
有一次,羽生结弦认真地跟爸爸说,自己有点讨厌练习滑冰了,不想要继续了。
“棒球也不会花费很多钱的,如果讨厌滑冰的话,放弃也可以的啊。”
然后,给羽生结弦自己去思考和做出决定的时间,并约好在想好后要答复大家。
对羽生结弦来说,这是一次明确自己内心真实追求的重大选择。
他认真思考后,给爸爸的答复是:“我要继续滑冰!”
从那以后,羽生结弦和家人对待滑冰这件事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爸爸不会再督促他,而是变成默默的守护和陪伴。这让小A学会了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人曾经问过他:如果当时父母的态度,是督促你必须坚持滑冰,你的选择会不一样吗?
他回答:
“我想结果会不一样。即使一开始很热爱,都会慢慢变得不喜欢吧,感觉最后会变得连比赛都不喜欢了。”
把选择权交给小A,并在他做出选择后全心全意支持鼓励,A娃心中这颗因内在渴望所萌生的种子,自会催生出强大的力量。
A娃标配之坚定支持
与爸爸的“放手”相比,妈妈的态度则更为坚持,成为了小A成长路上坚强而温暖的后盾。
妈妈常利用业余时间赚钱,周末亲自送羽生结弦到横滨的名师那里受训。
每一场比赛,妈妈都会陪着他参加。
在夺冠奥运会之前,因为要考虑经费,羽生结弦的比赛服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
一颗颗地将闪耀的宝石粘上去,繁琐又费时。
这件华丽的比赛服,妈妈足足做了三天。
高中时,妈妈陪羽生结弦一起奔赴加拿大,跟随指导金妍儿夺冠的教练布莱恩·奥瑟训练,留爸爸和姐姐在日本生活。
因为国外肉类占饮食的比例比较大,羽生吃了经常不消化,妈妈就每天在家想方设法准备日本餐,让儿子补充营养,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年,日本大地震,仙台在震中,冰场因被震裂而关闭,羽生结弦也困惑是否还要继续滑下去。
这一次,使他积极向前的,又是站在他身后的母亲。
日媒曾报道:
“羽生的妈妈,真的是四处奔走,为了让羽生能够继续练习,向滑冰协会甚至是向教练多次请求:‘正因为是这样的时期,所以羽生才一定要滑。不能在这里泄气消沉。’也许是妈妈的这种想法,传递给了羽生。‘我不是只为自己而滑。’他从这时候开始,经常这样说了。”
A娃需要爱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
但是,A娃需要的,不是父母极尽宠爱,而是以自己的坚强和坚定,给孩子传递源源不竭的力量。
A娃标配之榜样力量
如果说,给B娃一个榜样是为了让他学习和模仿,那么,小A的榜样则是为了给他激发和激励。
“只有以高处为目标,才能获得成长。”这个想法从小就一直激励着羽生结弦。
四年级的时候,羽生结弦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获得了冠*。
他留着和偶像俄罗斯的传奇选手、被称为“冰上皇帝”的普鲁申科一样的发型,用一样的姿势举起了奖杯。
在接受采访时,他略微羞涩但又笃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目标:
”拿到奥运会金牌。“
在立下目标后,他内心的强大的不服输的精神,逐渐展露出来。
笔记本封面,写着“绝对要赢”的人生信条,内页则是他对自己历次比赛之后的总结。
“体力不足”、“是我的实力不足”、“被其他人的气场压倒了”……
每一次对失败的总结,都会成为A不断迈向成功的阶梯。
失败,羽生结弦当然也经历过很多很多次。
16岁从少年组过渡到成人组时,拼尽全力却只获得第六名。他自己也坦言:
“我内心果然还是会失望的啊!”
但是,A类型的羽生不需要劝慰,不需要倾诉,他自会理性思考,然后从自己与顶尖选手的差距中获取新的力量。
“我还想要变得更加强大。新的敌人就是我自己。”
贝尔曼旋转这种很多女性都完成不了的动作,要求选手具备极好的柔韧性,羽生结弦竟能完美呈现。
年,羽生结弦写下心愿,要在比赛中成功完成四周跳。
这是花滑里最难的一个动作,也是参加奥运会的技术门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练习场上,他每天持续跳跃60次。
起初,只有50:1次的成功概率。
由于身体高速旋转,所以人在落地时受到的冲击力是体重的5倍。
羽生结弦的体重是57公斤,可以算算他每天要承受多少冲击力?
17吨!
为了跳出完美的四周跳,17岁时,他远赴加拿大学习。教练奥瑟却让他从最基础的滑行练起。
因为滑行步伐和力度的变化,导致他原本掌握的四周跳频频出错,相当于重新又学了一遍怎么跳。
刚参加比赛时,因为体力不足,放在表演后段的跳跃常常失误。
但是,A型人会拼劲全力去坚持想要的东西。
运动员”不服输、不言败“的竞技精神在羽生结弦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抱着“输和死了一样”的想法用生命在拼搏,印证了他对花滑的态度——“一生悬命”。
他开始进行”地狱式“训练,每天持续一小时在冰场上奋力奔跑。跑到最后气喘吁吁,教练还在一旁喊“动起来”。
训练量如此之大,受伤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羽生从来没有抱怨过。
他认为受伤就是因为自己动作还没掌握,做得不够好。
“只要以后做好了,不摔就行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摔。三个月后,他终于做到了。
羽生的前教练阿部奈奈美说过:
“他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方式,正是我觉得他是真正天才的地方。“
其实,花滑之外,羽生结弦还是个学霸。
他并没有以体育生的身份,而是自己参加统考,考入日本排名第一的早稻田大学人类情报科学专业。
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学习人体力学能够对花滑有帮助,可以从科学、数据上去分析理解跳跃、动作的角度、速度等等。
A的理性可见一斑。
年平昌冬奥会决赛自由滑作品《阴阳师》,整套节目从服装到音乐,羽生结弦都亲自设计。
仔细听,节目一开始的那声呼吸就是他加进去的。
一方面配合音乐节奏提醒自己比赛开始,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A娃标配之确定目标
很多人被羽生结弦圈粉,是在年的“中国杯”上。
当时,选手们准备做最后的赛前练习,工作人员拉开了冰场的门,羽生结弦滑了进去。
像往常一样,他顺利地做了几个基础动作后,准备做大跳练习。
然而,就在他准备转身时,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和中国选手闫涵剧烈相撞,他瞬间飞了出去。
血顺着额头和下巴流了下来,他痛得在冰上蜷曲着喘息。
被搀扶下场检查后发现,他浑身7处受伤。腹部受伤,大腿肌撕裂,右脚踝扭伤……
做止血和包扎时,他不停询问闫涵的情况,确认闫涵安全后,他说:
“没问题,我到死也会滑。”
接着,他就全程头上绑着绷带,下巴贴着创可贴开滑。
仅仅试跳一下,就开始气喘不止。
因为感知到体力迅速下降,执意要上场的他突然哭了,却在转身之间匆忙擦掉眼泪。
他喝了一口水,目光愈发坚毅,返回冰面时发出一声低吼:
“跳!”
这声低吼,全部化为力量,如火焰般点燃。
明明腿疼到站都站不稳,明明知道四周跳落冰会摔,却仍坚持起跳。
短短四分半,8个起跳,他摔倒了5次。
一次次摔倒,再一次次爬起。
忍着身上的剧痛,滑行,旋转,如走于刀尖之上。
他让我们看到了为目标拼尽全力的热血男儿!
爱他的冰迷们称这场比赛为不忍回看的“血魅”。
凄美悲绝的《歌剧魅影》,在羽生结弦的血泪演绎之下,坚定而悲壮。
最后一次,他爬起来已经非常艰难。结束时被搀扶下场,几乎不省人事地倚在教练身上。
即便如此,他依然凭实力拿到了一枚银牌。
由于撞击造成的腹伤,羽生结弦包了几层纱布以防脓血透出衣服。
后来被确诊为脐尿管残余,它的剧痛就像利刃刺入腹部翻搅。
难以想象,羽生结弦是用怎样的意志力上场比赛!
他如此瘦弱,却又如此强大!
他的身上,是A型人不服输的狠劲儿!
连羽生结弦一直视为偶像的普鲁申科都说:
“此刻,羽生是我的英雄!”
运动的力与美来自于人类对肉体凡胎的极限挑战与其中迸发的拼搏精神。
荣光之路荆棘重重。
羽生结弦之所以成为羽生结弦,除了天赋,更是因为强大的内心、持之以恒的认真训练,以及对每一场比赛倾尽所有的付出。
他用血与汗在冰面上书写辉煌,用无数次跌倒与爬起,谱写了一曲属于自己的冰与火之歌!
羽生结弦,请继续加油!
年冬奥会,我们在北京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