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
第课
坐骨神经痛多为单侧沿坐骨神经通路的疼痛,总以经络瘀阻不通或筋失濡养为基本病机。其病位在下,故郭老主张可在“通络方”基础方上减去僵蚕重加白芍40~50g,甘草10g,牛膝15g进行治疗。若痛剧者加罂粟壳15g,玄胡15g。寒证酌加细辛、桂枝;热证酌加丹皮、*柏、银花藤、赤芍;寒热夹杂者,则寒热证加味同时投入。
验案举例
李某,女,53岁,家庭妇女。年10月11日初诊。
病史:患者右侧腰部、臀部疼痛牵引及大腿后、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1周。疼痛呈针刺样剧痛难忍,夜晚或咳嗽时更甚,坐骨孔点、腘点、腓点等均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针灸、理疗效果不明显,故前来求诊。
现症:症如上述,病人每隔2~3小时需服用止痛片暂时缓解疼痛。查其面色萎*,形瘦神疲,舌瘦红少苔乏津,脉弦细略数。
辨治:辨为脉络瘀滞,筋失濡养。
以通络方为基础方加味治之:
全蝎(水洗同煎)10g,地龙15g,白芍50g,甘草10g,玄胡15g,罂粟壳15g,木瓜15g。1日1剂,浓煎服。
服药1剂,当晚疼痛缓解。服药3剂,疼痛大减,乃去罂粟壳,加牛膝10g,继服4剂,症状体征消失。后以白芍、甘草、当归、鸡血藤、制首乌、牛膝等药常规用量,养血柔筋善后,随访1年余未再复发。
附:治疗各种神经痛加减法
(1)血管神经性头痛:属寒证者,酌加川芎、羌活、细辛、荜茇;属热证者,酌加石膏、菊花、*芩;属寒热夹杂证者,综合寒热证加味。
(2)舌咽神经痛:属寒证者,酌加细辛、当归、蜈蚣、玄胡;属热证者,酌加银花藤、丹皮、赤芍;属寒热夹杂证者,综合寒热证加味。
(3)三叉神经痛:按舌咽神经痛加味。
(4)坐骨神经痛:去僵蚕,重加白芍40~50g,甘草10g,牛膝15g,痛剧者加罂粟壳15g,玄胡15g。寒证酌加细辛、桂枝;热证酌加丹皮、*柏、银花藤、赤芍;寒热夹杂者,则寒热证加味同时投入。
(5)臂丛神经痛:本病未发现热证病例,故一般均酌加羌活、防风、桂枝、细辛、当归、葛根之类,寒凝络瘀重者,酌加蜈蚣、甲珠、鹿角霜、姜*、麻*少许宣通阳气。
(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寒证者,酌加细辛、桂枝、鹿角霜;热证者酌加丹皮、赤芍、银花藤、*柏之类;寒热夹杂者,酌加细辛、白芍、丹皮、*柏。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难忍者,用本方加罂粟壳15g,玄胡15g,蜈蚣2条,酸枣仁15g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临床中医家丛书·郭子光》,刘杨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明医小兰iaoan
明医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