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银行网络金融ldquo虚无rdqu
TUhjnbcbe - 2020/12/8 17:44:00

文/金腰子(腰腰金融)本文由作者授权九卦金融圈发布。

声明: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与涉及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无任何关联。文章不为教学,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只为引发思考。

今天想说品牌,是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尤其是银行做网络金融的朋友,普遍对于品牌有着多多少少的误区甚至是偏见,亦或者不重视以及不清楚品牌真正要做的是什么,更有些朋友把品牌视作是无法脚踏实地的不务正业,将品牌打造与天马行空讲故事画上了等号。也有做互联网金融业务或者项目的朋友单纯的将品牌事物推脱给办公室部门,想当然认为可以高枕无忧。

我们之前说过银行在网络金融的蓄力发展,不单单是出一款产品的问题,也不仅是复制出一个互联网平台的问题,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如何定义自己,以及如何让用户或者客户认可、接受、喜欢这个定义。

银行的历史发展造就了高信用的品牌定义,但是有几个问题我们不妨拿出来讨论讨论。

1、全国几千家银行机构,除了信用程度高低、规模大小、地域划分,品牌间有什么区隔?

2、银行这么多年的品牌积累,价值颇巨,但在互联网行业,面对互联网用户,到底有多少竞争力?

3、银行在做的的互联网品牌,是用户的真实认同,还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第一个问题有些同志就会不服气,说大行和股份制以及城商行农信社怎么比?那我们还可以再细化一下,几家大行之间,有什么区分?几家股份制银行之间有什么区分?小行之间又有什么品牌区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已经有些许感觉,一些股份制银行在零售业务发展迅猛,品牌战略尤为突出,想到零售最好的银行,大家想到的是谁?这里我就不说名字了。

但是绝大多数银行,乃至超大型银行,在品牌建设之路上,尤其是针对零售业务的品牌建设,都仍然停留在几年前做线下阵地市场的思路上,面对线上市场几乎空白。

第二个问题,我们主要说一说人的多面性。有的时候我们天真地认为对同一个人来说,线上线下是一样的,但实际由于线上线下的交互行为完全不同,交互成本也不同,每个人在线上和线下对于一件事物的感知都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时候我总是开玩笑的说,你知道吗,其实中国不是13.75亿人,而是“至少25亿”人!因为还有11.2亿(截至年2月末工信部数据)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他们或多或少的在网络上都表现出了一个或者好几个不一样的自己。

所以银行在拿同一套品牌策略去应对线上的时候,多数都是有严重偏差的,看似了解客户,实际上对客户的多重身份一无所知,好一点的结果是转化效率不怎么高,差一点的结果则是几乎没有任何收效,投入远大于产出,项目死掉。

第三个问题,有些老生常谈,品牌的定位要面向目标受众,品牌要符合品牌目标用户市场的基础预期,一厢情愿的品牌定位只会造成市场认知的脱节。

说回上文,品牌战略就是如何定义自己,以及如何让目标受众认可、接受、喜欢这个定位的过程。目标受众在整个战略中极为关键,目标受众的不清晰以及不精准,带来的多半是项目的失败。

这几天我们偶尔讨论,说到目标用户与战略规划,你说你圈了全国60%的富一代用户,或者圈了全国60%的富二代用户,或者圈了全国60%的富三代用户,哪一个算是成功?

我想哪一类模式都可以算是一种成功,因为由此延展出的是不同的垂直衍生需求,垂直造就了更为高效的价值挖潜。然而如果同样的精力用在不做用户划分的产品之上,可能只能圈到10%都不到的“富代”用户,而且口碑颇差。

就好像一大群95后青年用户更愿意沉醉于QQ而懒得常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银行网络金融ldquo虚无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