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象席地而坐满洲里的那个大象,一 [复制链接]

1#

满洲里的马戏团有一只大象,它他妈的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着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儿,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故事的第一个主角是社会混混,他睡了朋友的老婆,被突然回家的朋友撞见,朋友一时受刺激跳楼了。他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隐瞒事实的同时想去满洲里避避风头。第二个是少年,他为了帮好友摆脱校园霸凌,失手将霸凌男孩推下了楼梯。男孩有个混社会的哥哥,少年害怕他哥哥来报复,便离家出走到处躲藏,想去满洲里看传说中整日坐着的那头大象。第三个是位少女,她和母亲关系恶劣,却渐渐和学校副主任产生不正当的感情。少女和副主任的绯闻传遍学校,濒临崩溃之际,她决定逃去好友提过的满洲里。第四个是位老人,也是少年的邻居。儿子儿媳以学区房太小住不下为由,要送他去敬老院。老人机缘巧合被卷进了混混与少年的争端,再加上对子女的失望,便擅自带着小孙女前往满洲里,去看看他年轻时当兵的地方。

男女老少四个人之间有着种种复杂奇妙的关联,他们四个都在遭遇接连不断的麻烦,仿佛掉进了逃不掉的人生怪圈。眼看四个主角都无路可逃的时候,传说中满洲里那头整天坐着、不为威慑和食物所动的大象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情感出口。

影片《大象席地而坐》的整体完成度很高,是很不错的作者型电影。片中用了大量手持长镜头,跟在四位主要角色身后,带领观众沉浸在影片营造的情绪当中,如意念流动般一气呵成地“读”完这部长达四小时的文学电影。和贝拉·塔尔以及塔可夫斯基更诗意的镜头语言不同,《大象席地而坐》的整体风格是落到实处的生命疼痛和命运反抗。影片在一日之内用平行多线的叙述手法呈现韦布、*玲、姥爷三人从命运挣扎到奋力挣脱桎梏。

在导演和摄影都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的因素下,《大象》充满了学院派出身的作者电影所特有的气质。“穷山恶水长镜头”是电影学院学生对自我的嘲解,用艺术的抒情手法来化解一个可供类型化的故事也是学院的特色。但最为重要的是,这类青年作者的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青年艺术从业者,在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

影片并不是想要压抑我们自己,并非想要去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来故意让观众的心情变得沉重。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压抑的,影片里面父母的歇斯底里,老师的不负责任,子女的无情冷漠,更多的社会的欺诈压迫,这都是我们所经历的看到的现实。而影片里的人反而都做出了改变,去寻找新的希望——坐在满洲里的大象。结尾,当大象划破天空的嘶鸣宣泄出我们心中压抑许久的愤懑和不满,带给我们勇气回到现实去面对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

孤独是各自隔绝的,他们尝试着靠近,但却永远是互相排斥的。当然,最终他们都被“满洲里的大象”给串联在一起,至少形式上有了和解,希望似乎在远处若有若无闪着光亮。

满洲里是四人莫名的方向,有席地而坐的大象,有逃离现实的迷惘。四个小时,压抑,情绪一直绷着,仅仅在*玲打向教导主任的棒球棍下,稍微的喘了口气。丧吗,并不。我看到的更多是愤怒。被校园霸凌的愤怒,被送去敬老院的愤怒,被现实生活折磨的愤怒,亲人离世的愤怒。因为愤怒而走,但终究还是会像副主任说的那样:“人活着是不会好的,会一直痛苦。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就一直痛苦。会在新的地方痛苦,没有人明白它是怎么存在的。”也像老人说的:“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可是你发现那里没有什么不一样”,逃避也没有什么用。

又何止是他们四个,片中所有人都有着与他们近似的痛苦。长期被欺凌的黎凯找不到生存的意义,只能偷父亲的枪获得安全感,最后在开枪伤人后自杀。*玲的母亲在生活的泥潭中打转,找不到与女儿和睦相处的方式。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在家庭中被妻子压制,升职机会因为与女学生的暧昧关系化为泡影。包括那个在故事开头跳楼自杀的于城朋友,在金钱上无法满足物质的老婆,加之遭到朋友的背叛,他的世界在这一天的早晨顷刻崩塌……他们都是些碌碌无为的小角色,也当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人性的弱点,自私、自大、自卑、懦弱、懒惰、贪婪、冷酷等等,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值得被注视。

绝望中寻找希望,即便整个世界只剩下穷途末路的肮脏废墟,即便满洲里的大象只是空有嘶鸣的幻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