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娱乐圈第一俗女40岁不结婚怎么了,大不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pf/a_4791312.html

当内地女性剧齐刷刷将叙事背景聚焦于城市、职场、异乡时,台剧默默提供了问题的另一种解法:回老家,大不了回老家!

没错,期待已久的《俗女养成记2》开播,我们的嘉玲姐又回来了!第二季豆瓣开分后评分一度飙高至9.6,目前稳定在9.4分。

褪去鲜艳动人的大女主光环,她只是个会长皱纹、会摔跤、会为闭经焦虑的俗女。

看过第一季的人都知道,这是关于「人到中年,再度归乡」的故事。

39岁的女主陈嘉玲辞掉了外人眼里不错的董秘工作,和差点要结婚的男友分了手,搬回了台南农村老家,开启人生下半场。

从城市回归家乡的人,总会被下意识单划分为两类:「衣锦还乡」和「混不下去」,女主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

她完全有机会留在台北,实现世俗意义上对「好」的期盼,却毅然决然回到家乡追寻真正想要的东西。

一年前的陈嘉玲,39岁,身在台北。

外人看来,她干着一份体面的秘书工作,每天穿着光鲜亮丽出入高档写字楼,男友是不折不扣的高富帅,两人感情稳定且即将步入婚姻——一切离「圆满」只差临门一脚。

可这一脚,踢还是不踢?

他人毕竟是旁观者,只有戏台上的演员自己知道,戏有多难演、多难捱。

说是秘书,其实就是董事长的高级保姆,端茶倒水不说,还要帮老板打发小三和老婆,蹲个厕所也被要求Oncall,太离谱!

工作二十年,辞职信攒了一抽屉,陈嘉玲一直幻想着有一天能把它们甩到老板脸上。

被粉饰的太平一旦开始坍塌,问题便接踵而来:工作工作不顺心,和男友的关系也越发不对劲。

恋爱四年,同居三年半,陈嘉玲和男友是大家眼中的老夫老妻,是注定要结婚的那一对,他们表面和谐,习惯拥有彼此。

只有陈嘉玲自己知道,残存的爱和激情已经不起打量,很快就会只剩下习惯——背对而眠,鲜有温存,比起情侣,她们更像室友。

所以,要当一辈子高级保姆?和室友结婚?太压抑!

39九岁的陈嘉玲终于冲生活大喊一声:老娘不干了!回家!

第二部里,40岁的陈嘉玲如愿回到台南,重启人生。

都市打工人眼里的「回老家」,基本是安稳、轻松、躺平的代名词,是回小城做土地主的舒坦,充满逃离内卷后的畅快淋漓。

真的是这样吗?得看人。

陈嘉玲结束北漂,却没结束折腾,她依然和生活较着劲。她说:「我是个Loser」,怎么个失败法呢?大概就是做事永远偏离既定轨道。

陈嘉玲用多年积蓄买下了童年探秘的「*屋」,并扬言要亲自装修。

结果咧?一年过去,屋子还没竣工,自己医院,吓得护士小姐姐以为她遭受家暴。

沙发是家的灵*,珍视小屋的陈嘉玲当然要好好挑选。她喜欢大而软的白沙发,妈妈喜欢耐脏小巧的黑色沙发,母女二人在这件事上僵持不下,谁也不让谁。

颠来倒去无数次退换,配货小哥几乎要哭出来,陈嘉玲依然誓死捍卫沙发主权。

最终,收到白色L型豪华沙发的陈嘉玲如愿以偿,她喜滋滋地躺在沙发上,撑起脑袋,仿佛在宣告「主权争夺战」的胜利。

看这部剧的时候,时常会产生错乱:陈嘉玲真的40了?明明还像个小姑娘!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少年气,她不认命,她敢较劲。

她的生活,是「不要、不喜欢、听我的」而不是「算了吧、就这样、大家都」。

她像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有些不合时宜,却清醒、真实、可贵。

我们都被世俗裹挟着向前走,把青春交付给工作、生活、孩子,按部就班。心中偶尔涌起「这不对劲」的念头,又很快亲手掐灭。

我们不敢调头,而她敢。

也许你会说,调头调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选对道路?

别天真!

《俗女2》的呈现手法很有意思,它将陈嘉玲少年和中年时代的生活轨道穿插起来演绎,想要告诉我们:所有的今天都有昨天的影子。

陈嘉玲出生在70年代,按照推算,她的父母应该是50或者40后,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温饱尚有问题,更别谈教育。

于是,「读书、考大学,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孩子最浓重的期盼。

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情都成了阻碍,陈嘉玲只被允许做一件事:完成父母的期待。

刚升上国中的陈嘉玲,被妈妈拖进理发店剪去「碍事」的长发,为了身体能跟得上,不情愿地吃妈妈炖的各种古怪药膳汤。

剧中有个片段很催泪:陈嘉玲在公车上睡着,坐过了站,发现后慌忙下车,弯弯绕绕走了好远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原本去车站接她的妈妈早就发现了她,却不上前认领,只悄悄跟在她后面,想锻炼她的独立能力。

嘉玲发现后,愤怒、委屈、无辜,她大喊:

你不是我的妈妈,你是假的,我的生日是几号,我最喜欢什么,最害怕什么,你说不出来表示你是假的!

你是十二月九号下午两点五十八分生的,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你生了两天!你最爱吃菜市场的那摊米粉汤,加胡椒不要芹菜,每次都要吃两碗。你最喜欢边洗碗边唱歌,最喜欢跟你爸去租录影带,最害怕会飞的蟑螂。你外婆要是能让我上学,我就不会十三岁去做女工!

妈妈回答得不假思索。

母亲的爱,都在脱口而出的细节里;母亲的期盼,是你能过的比我好。

这样一个没什么文化的母亲,用自己笨拙的方式爱着孩子:我看到的世界很小,所以希望你不再困顿于乡野旮旯。

对于陈妈来说,世俗意义上的好,已经是天大的好了。

陈嘉玲不一样,她生长在70年代后的台湾,彼时经济蓬勃发展,物质条件基本得到满足,年轻人开始寻求「意义感」。

工作不再单是谋生手段,自我价值的实现被提上议程。

父母摆不脱对穷困、教育缺失的恐惧,给孩子指明了一条自认为最光明的道路;子女不理解父母为何如此追求世俗之好而忽视灵*,在逃离的边缘反复横跳。

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时代造成的认知错位一时很难填平,只能交给孩子自己去慢慢醒悟了。

你呢,选择铺好的路还是自己走出来的路?

不过幸好,生活不是一条不可调头的单行道。

台剧近年一直在转型,不再拍飘满爱情泡泡的粉红剧,更聚焦社会话题,像《我们与恶的距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评分皆不俗。

可以看出观众思考能力也在提升,狗血爱情戏已经糊弄不了大家。

相比上两部剧,《俗女》关于「爱情」的笔墨不算少,不能说多真实,但确实有启示意义。

剧中展现的普通中年人的爱情,绕过了孩子、房子、车子等现实问题,也没有剪不断的情感纠葛,反而多了份真挚和纯粹——某种在中年爱情里很难看到的东西。

第二季开场,陈嘉玲帮前任照顾小孩,前任问起她现在过的怎么样时,死要面子的陈嘉玲笑容僵硬,却只说一切都很完美。

些许尴尬,却也合理。得知陈嘉玲和现男友并未同居,这位前任还很热心地科普了一堆“阴阳调和”的道理。

陈嘉玲轻声回了一句:「还没吸取教训哦」,是啊,同居三年,还不是没结果。

两人用玩笑的口吻谈从前,谈现在。最后,陈嘉玲交还了钥匙,算是给台北生活画上句号。

她知道,彼此都是人生路上必经的课题,课修完了,也是时候分别了。

曾相爱的人再相见,尴尬有时、酸涩有时,少了当时的怨怼,还能互相关心打趣两句,已经很好。

不禁想起《再见,爱人》里的章贺和郭柯宇——即便做不成爱人,我依然祝你活成喜欢的样子。

生活总是给你灌口药,再赏颗糖。

机缘巧合下,回到台南的陈嘉玲和初恋蔡永森再续起了前缘。

蔡永森和陈嘉玲,一个是刚上岗的英文导游,一个是棒球教练。

他会在她为难搞的顾客丧气懊恼时带着球队「恰好路过」给她加油打气;她会在他训练时,穿着漂亮的裙子故意出现「勾引」他。

当蔡永森问陈嘉玲我们现在是什么关系时,陈嘉玲淡然地掏出家中钥匙让他挑选一串,然后顺便赏了他一个吻。

最致命的浪漫,总藏在不刻意的小事里。

相比之下,早早结婚生育的表姐物质条件丰厚,一度惹人羡慕,却私下承受着育儿的艰辛和老公的家暴。

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晚一点结婚又何妨?

想起那句调侃「最好的结婚年龄是退休后」,本质意义不就是,要在物质和精神都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考虑结婚。

陈嘉玲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真实的,她不是无坚不摧的大女主,也不是脆弱不堪的小姑娘。

她俗的很彻底,在家蓬头垢面、大大剌剌,有些懒散,有些拧巴,没有大人的「稳重」,想一出是一出,40岁了依然洗不脱孩子气。

但,这些都不妨碍她惹人喜爱,爱她那股劲儿,非得从世俗手里抢回人生主权的那股蛮劲儿。

40岁怎么了?有何不可?

陈嘉玲演绎了一场关于「逃离」的范本,逃离台北、逃离奇葩上司、逃离前男友、逃离不受控制的生活,最后发现路的尽头是家人、初恋、自洽。

所以,改变也许没那么可怕,何不试着在循规蹈矩的日子里,创造另一种可能?

真正的爱自己,不是勾画宏伟的明天,而是从今天起做自己热爱、让自己欢心的事,活出自己的韵律。

我们不是提倡「回老家」,我们欣赏及时调头的勇气。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清筠

校对:大沁

监制:眠去

THE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