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识大迁移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1/5948909.html

书籍推荐语/p>

当所有信息在网上都能查到的时候,脑袋里记忆多少知识还重要吗?

答案是,依然重要。海量的知识被存在云端,可如果它们不在你的脑袋里,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作者用真实案例告诉你,知识水平与一个人的收入、幸福感甚至健康程度都息息相关。当你还在高呼什么都可以上网搜的时候,你忘了一个事实:在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搜什么的时候,网上的知识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正文/p>

在准备今天这本书的时候,我多次笑出了声。忍不住跟周围的人分享,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这本书的名字叫作《知识大迁移》。

这是干什么的?我说这是治疗愚昧最好的一本书。你不知道一个人,如果真的无知、愚昧的话,会有多么大的损失。比如说书里有一个特别逗的效应叫作“五分之一效应”,什么叫五分之一效应?就是无论你跟这个社会上的人说多么离谱的信息,总有五分之一的人会相信。

包括咱们有时候接到那些诈骗电话,你会觉得特别奇怪,说这个人,你假装工商银行你来骗我,你最起码你说普通话。他不说普通话,他说的都是一口南方特别奇怪的方言,我们就觉得骗子很好笑,说他太笨了,连普通话都不会说。

后来我听过高手告诉我,说是专门这么做的,就是专门把自己的普通话说得特别蹩脚。因为一个正常人听到说话特别蹩脚的人,说自己是工商银行的,你就挂了,这是骗子。只有那些接着听的人才有可能被骗,这些东西利用的就是五分之一效应。

所以你知道知识在今天,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来讲真的是非常重要。咱们从英文名字开始讲起,这本书叫作HeadintheCloud,它的直译叫作“云中的大脑”。就是我们大家还需不需要学那么多知识?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个广告,我记得是一个搜索网站做的,一个男孩陪一个女孩去看画展,在那个画展上那个女孩问,说这幅画画得真有意思。

他马上悄悄地在底下拿手机开始搜,搜那个画的名字,搜完以后就一本正经的跟人讲,这个画家是什么画派什么的。这个广告暗示我们的就是,以后你其实不需要学特别多知识,你只需要让你的大脑跟手机连接就好了,所有的东西都能够通过搜索得到。所以当我们有了HeadintheCloud的时候,我们还需不需要费劲的去学那么多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这就是这本书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包括很多老师都提出来过说,是不是应该减少知识性信息的输出?李善友教授是我特别尊敬的一位老师,我们在上混沌(大学)的时候,李善友老师说,一个成年人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增加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含量,而是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当然思维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过这本书要跟我们探讨的是,那个知识含量到底重不重要?

你知道曹雪芹,知道《红楼梦》,知道春秋的故事,甚至知道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过程。这些可能你一辈子都用不上的这些非实用的知识,对于我们改善自己的生活,让我们过上阳光富足、健康长寿的生活有没有关系?

这本书的结论告诉我们,这两个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相关关系。我们一步一步来论证,我们首先看无知的人是怎么样跟贫穷跟痛苦挂钩的?这也是有着极强的,非常显著的统计学的联系,显示一个愚昧的人是非常难以过上好的生活的。当然我在这要强调一点,统计学只能够提供相关关系的分析,相关关系就代表着他们俩之间可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且大部分的人会呈现这样的现象。

但是一定会有个案,因此在这我们不需要提出一个个案说哪个人很无知,但我看他过得挺好的,这个跟本书没关,统计学,相关的是大部分的人。

我们从一个个案开始说起,年的时候有一个卡车司机去买彩票,结果一下子中了万美元。你想想看年,一千六百多万美元,他可能当时就挤身在美国财富排行榜的前一百位了,很有钱的一个人。这哥们拿到这笔钱之后,他还挺冷静,他说我不能一次把这钱取完,他分二十六期取款。

你看咱们都可以跟这幻想一下,你一下子中了十个亿,你分二十六期慢慢地提款,他怕自己一下子花光。提了这些款以后呢?提了第一笔第二笔的钱以后,三个月的时间之内他就负债五十万。因为花得太猛了,买私人飞机,买豪华轿车,买自己心爱的房子,到处去*博去玩,三个月之内负债五十万。这个时候,他的弟弟竟然跑来暗杀他,他弟弟拿枪打他没打着,后来他弟弟被警察抓走了。

抓走了以后,他的房东跑来起诉他,他的房东是跟他有着暧昧关系的一个女士,这个人起诉他干吗?说他的彩票是我帮他买的,所以我应该分他的钱,不幸的是法院采信了这个女友的建议,说确实应该给人钱。所以判他还给那个房东三分之一的钱,他说我没钱,他拒绝不支付。拒绝不支付的结果就是法院冻结了他后面所有的钱,全部冻结掉,冻结掉以后破产了。

就等于你后边的钱拿不到了,你前面又欠了很多的钱,怎么办呢?他又跟他老婆打架,他弟弟没有打死他,他开枪打他老婆一枪,又被判入狱。等他出来以后,他就拍卖了自己所有拥有的这些房产什么乱七八糟的,而且把后边二十几期的提款权也给拍卖了。就是我把那个提款全卖掉,卖掉后拿这个钱,还你们大家的钱着不就行了吗?

这时候整个折腾完,他手里还有二百五十六万美元,你可不可以消停一点?因为你经过了这么多折腾的事,你手里总算还有点钱,好好过日子多好。我们作为旁观者,这么起劲地给他出主意,结果你猜这哥们怎么办呢?短短不到一年多的时间,花光了所有的钱,还犯了很多的罪,又变得一贫如洗,后来在年悲惨去世,这是一个个案。

但是这个个案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就是各位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城市里经常有拆二代。说这个村子一拆迁以后,多少个亿万富翁,多少个千万富翁,多少个百万富翁。然后接下来你就会发现,闹出特别多糟糕的事情,挥霍掉,他没法过一个好日子。

你知道心理学里有心理学的解释,在这的解释是说,当一个人的大脑当中没有足够多的知识的时候,他也会和幸福的生活离得很远。所以我们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那么来学习第一个效应,第一个效应叫作“达克效应”。什么叫达克效应?有一个贼去抢银行,拿着个枪抢银行,抢完银行以后警察来破案,一看说这人一点都不防备,整个脸都暴露在外头,被摄像头拍得非常清晰,抢了银行就跑,说这人有毛病吧。

后来就去抓他,把他抓到了,抓到了这人也一脸懵,说怎么会找到我呢?警察说你没戴头套,我一看就是你,怎么抓不到你呢?他说我抹了隐形液了,警察说什么隐形液?柠檬汁。他在别的地看到一个消息,说柠檬汁是隐形液,为什么呢?蘸着柠檬汁在纸上写字,写完了字以后,过一段时间这字就不见了,它能隐形。

他说这太厉害了,就把大量的柠檬汁糊在脸上,糊得眼睛都睁不开,就弄上酸辣的那种感觉。弄上以后他觉得这应该隐形了,就跑去抢劫。这个案例非常有名,引起了康奈尔大学两个教授的好奇心,他们说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人。就来研究这种人的这种行为方式,最后得出了一个效应叫作达克效应。

达克是这两个科学家的名字连在一起的,达克效应的意思是说什么?说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就比如说他们让学生们估分,好多学生考完试以后估分,估分的结果是成绩越高的人估得越准,而且成绩越高的人,有时候还倾向于把自己的分估得稍微低一点。

而成绩最低的那一批人都高得离谱,估分估得都高得离谱。还包括开车的司机,我们说开车技术最差的那些司机普遍地认为自己是好司机,这个叫达克效应。就是如果你蠢到一定的程度,你知道的事太少,你会发现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具备什么样的盲区。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有优越感,不要觉得你听了一个樊登读书,你就没有达克效应了。

这两个教授说,你必须有相当的智力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有多蠢,这是达克效应的浓缩。如果你想找到一个达克效应,最好的范例,你就去照镜子。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你不要觉得你知道得多,因为对于你不知道的东西,你压根就不知道,这个就是第一个警醒的达克效应。

为什么知道这个事很重要?你要理解,我们说什么事你都可以搜,什么事你都可以跟电脑联机,跟移动互联网,把这个大脑放在云端,但是问题是你怎么知道要搜什么?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搜什么呢?你怎么评判搜的这个搜索的关键词到底对不对?搜索的结果你该采信哪一个呢?都不知道,所以当你在达克效应之下的时候,你是被一种模因操控的。顺便讲一句,模因这个词也是这两个教授发明的,就是我们不能够只去看基因,基因是生物学传递给我们的,模因是周围的文化模式带给我们的。

当我们陷入在一个固定的文化模式当中的时候,我们会被这个文化模式掌控,这个叫作文化的遮蔽性。你在这个文化的遮蔽当中,你是根本看不出这个文化有什么问题。所以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要知道如果你觉得特别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已经很棒了,没有什么好改善的了,你要提醒自己有没有可能是达克效应在起作用。

那有这个做基础,我们接下来来看人们到底是不是还需要基础知识?这个书的作者整本书讲的其实是一个调研的过程,就他们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在美国进行大范围的知识测验。他要求接受测验的人,你不要查手机,你也不要看电脑,然后你就回答我的这基础知识的问题。

他通过搜寻了海量的参与答题的人的答案,然后再去匹配他们的生活状态,匹配他们的收入结构,他们住的房子,他们对幸福的评判,他们的健康指标等等。然后来研究,一个人真的具备特别多的基础知识,具备特别多的文化常识,具备很多百科的知识或者物理学的知识,这些人会不会比那些不具备这些知识的人过得要好一点?或者说没有任何的相关关系?这就是一本统计学的调研报告。

那么这里的问题包括哪些?我给大家展示一些问题,嘟嘟特别喜欢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很想知道自己到底算不算合格的有知识的人。你比如说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你应该了解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这个你知道。在世界地图或者地球仪上,你能够找到埃及,并且知道它是非洲的一部分,这个不难吧?了解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书面文字,解释基督教在犹太教之后发展起来的原因。这个如果你听过我们讲《丝绸之路》的话,你应该会。解释我们在白天的时候,世界其余的地方为什么会是黑夜的原因。

将冥王星归类为矮行星,抱歉这个我是不知道,这是我的知识盲区。我对于天文学知道得很少,但是我儿子知道,他知道冥王星是矮行星。然后定义心脏是永不停止运转的一种肌肉,心梗就是它停止了。将太阳归类为恒星,这个也应该不难。知道一盏灯表示从陆地来,两盏灯表示从海上来的典故,当然这个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东西,中国人可能不知道。

那你换做中国人,你应该知道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谁说的,考验自己一下。了解7月4日的意义,对于美国人来讲7月4日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讲,10月1日的意义你总该知道。这些就是所谓最基础的这一类的知识,那在答这类知识的时候,很多人说这么简单的题,那应该都知道。

没有那么乐观,大部分的人能够答对7道,就是这里至少有3道题是会答错的,这个结果并不乐观。那么如果我们换作统计数字来说的话,年9月皮尤调查,就是皮尤研究中心,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皮尤调查发现,41%的美国成人说不出副总统的名字,20%的人认为激光器是靠汇聚声波来工作的,58%的人不知道《白鲸记》一书的作者是谁,其中4%的人说是斯蒂芬·金。

就证明美国整个社会的无知状态,那我觉得如果换做中国,比如说我们有多少人能够准确地说出现任常委的名字,我相信结果也不会特别的乐观。所以美国的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一个报告当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是什么?说尽管美国年轻一代有着比从前历代人都更高的教育水平,但是跟全球同龄人相比,平均而言,他们在文史、计算和技术等环境优越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技能都较弱。

同样令人不安的是,这些调查结果表明,跟从前历代人相比,美国成年人的文史和计算技能都在下降。有什么样的原因?作者分析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手机的普遍使用,因为现在三十岁以下美国人的手机占有量是86%,他们都拥有智能手机。中国是69%,俄罗斯是46%,而巴西是25%,大多数的千禧一代,都说不出任何一个刺杀过总统的凶手的名字。

就像我们在中国我们会说,谁当年刺杀过摄*王?很多人说不出来,也说不出有谁曾经发现过一颗行星,不知道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学生是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解释它的因果关系,这个原因叫作“谷歌效应”,什么叫谷歌效应?就是研究者找来了一大群学生,要求他们把一些短语录入到电脑里去,这是个很简单的工作,那些短语都是普遍的一些小知识,一句一句的话,没有特别多的相关性。

其中分成两组,一组人说你录入进去就好了,另外一组人说,你们要尽量地记住这些短语,然后他们就录入。另外一组人说你录入进去好了,另外一组人说你录进去以后,过三分钟我们就会删掉所有的这些东西,就这么一个区别。那你觉得,哪些人在录入完了这些短语之后,脑子里记得的短语更多呢?

有人会讲说,那应该是被要求记住的那些人吧。事实就是,经过了实验以后发现,那些被要求记住这些短语的人并没有显著地和那些没有要求的人有差别。反倒是那些告知他要把它删掉的人,大部分都记住了那个短语里的内容,这个叫作“谷歌效应”。为什么叫谷歌效应?就是当你知道你所记得这个东西,你没地查了,你不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它的时候,你的大脑才会使劲地愿意去记住它。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大家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我们脑子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每次讲课的时候,就经常会看到很多学员喜欢拍照,就是拿出手机来拍老师背后那个PPT,为什么这么做?拍完我就可以不记,基本上拍完我就可以不听了,因为他觉得已经记得手机里面了。各位查看一下你们的手机,你们手机里记了多少完全没有再看过一次的PPT?所以当你知道有谷歌效应在这的时候,你就会了解那种留住记录的方法,是根本没法帮你留住记忆的。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不要那么着急拍照。思考,跟上,去记他,甚至拿笔写一点东西,都要明显地好过用拍照的方式去记录笔记的这种手法。所以谷歌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普及的一种现象,大家可以警醒一下,以后不要觉得用手机拍到了,就已经记住了,要把它装在脑子里才管用。

那么紧随着谷歌效应的,就是另外一个现象叫作“理性无知”,什么叫理性无知?有很多人说,如果我追求这些知识所付出的努力,大于这个知识所带给我的优势,我就不愿意去追求这个知识。你看你费了那么大的劲学英文,结果后来发现英文用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就不要学英文。听起来很理性,你花了那么多的力气,背了很多古诗,结果这一辈子都没有用古诗干过什么事,所以我就不要再去背古诗。

这个无知是理性的,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我计算过了,万一我要用古诗的时候我搜一下,我也能够发个朋友圈,挣点面子可以,这是理性无知。那么理性无知所牵扯出来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知识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就是如果你把知识当作一个手段,那么理性无知是对的。我获得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得到某一个另外的东西,但是如果知识是目的呢?如果知识本身带给我们的效用,是我们自己没法感知得到的呢?这时候你会发现,理性无知实际上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如果你追求理性无知,这个作者讲你很有可能会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元无知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达克效应,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些什么,你以为知道那个东西没有用,但实际上是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个东西的存在。

举一个例子让我们知道,这个元无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这是我最喜欢的,这个书里的一个案例。他说,让很多美国人拿了一张空白的地图,你能不能指出乌克兰在哪?为什么要指出乌克兰呢?因为当时俄罗斯跟乌克兰正在闹*事纠纷,美国有两派意见,有人说要介入乌克兰,要武力介入,要发表美国的声音。这时候这个作者让大家在地图上找出乌克兰在哪,那可想而知很多人找不到,也有很多人能找到。

所有这些能找到的人和找不到的人,共同对要不要对乌克兰动武这件事进行投票,投票的结果就是找不到的人,根本不知道乌克兰在哪的这些人,大部分同意对乌克兰动武。就是他完全没有这个知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问他们,让他们答了一系列的题,答了16道常识题。就包括乌克兰在哪,这样的一种常识性的题,答完这个题以后,问他们要不要在美国周围修一圈墙,把美国的边境线用墙围起来,这么一个提议。结果是16道题答得全对的人,对于这个建议的同意平均值是2.25分,满分是十分。如果你极度支持就是十分,如果你极度反对就是零分,答题在十六分全部答对的,这些人的平均成绩是2.25分,几乎全部都反对。

在这个答题成绩全错的人,十六道题全错的这些人,他们的分数是7.75分,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决定了它对一个事的观点。这两个事之间竟然有着如此明显的相关关系。最好笑的在这,他们在那16道题里还潜藏了一道题,是人类杀死了三角龙和暴龙。就是恐龙是被人类,早年的人类杀死的,问这是真还是假?发现凡是答真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支持修一道墙,凡是答假的人,大部分都反对修一道墙。

所以这个作者在整本书里最后告诉我们,投票这件事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盲点,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蠢,他就跑去投票。所以这是我们说地图问题,还包括枪支问题。美国有一大批人认为,如果犯罪率上升,我是坚决支持开放枪支,就是你要让那些合法持有枪支的人更方便地使用枪支,这时候这个社会的治安才会好,这是美国很多人的观点。

然后他们就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先问他们,知不知道过去这几年的美国犯罪率?有人说上升,有人说下降,有人说不变等等。事实上就是有大概有80%的人答案都是错的,就是80%的人都认为美国的犯罪率是上升或者是不变的,只有20%—30%的人是对的,就是美国的犯罪率是下降的。而且美国的犯罪率下降的程度,是下降了将近50%,这个下降的幅度是所有任何社会服务体系,都没法达到的一个指标。

那在基于这个错误的认知之上,当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国的犯罪率,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的时候,他们为了禁枪还是开放枪支吵得不亦乐乎。这个决策是没有依据的,美国的犯罪率为什么会下降?原因是因为早年间婴儿潮的那些人都老了,犯罪基本上是一个年轻人的活动,而婴儿潮的时候,就是大量的年轻人,在同一时期成为年轻人了,所以犯罪率就会很高。

但是现在这些当年的小伙子们现在都老了,变成五六十岁的有家有口的人,所以犯罪率就开始大幅下降。并不是*策起了多大的做用,而是人口出现了变化。所以你看,第二部分,整本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在给我们调查,知识到底有没有红利?就是我拥有这么多杂七杂八的知识,我脑子里装了很多不需要通过手机去查的这些知识,会不会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那我们来看第一个,第一部分是关于投票的,关于你所给出的这个建议到底是不是合适的,我们能够看出来知识的含量和投票的方向是完全有相关关系。

那么接下来他们看历史问题,我就问大家,谁能够把中国过去的朝代,咱们就从秦朝开始,一直到现在,你能够数一遍,中间的小朝代你可以忽略。就是能够把它大的朝代能够数出来,这就算不错,这是他们问的一种问题。

还包括我们有一次去一个地参加辩论赛,人家介绍我们说,他们是来自于十三朝古都西安。结果对方那个辩友特别坏,站起来说,麻烦你们给我们讲一下,哪十三朝?

我们全队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然后大家看教练,教练能说出六个也受不了了。那十三朝古都里,有很多特别小的朝代,真的是不知道,像这种这种常识是完全被我们遗忘。还包括他们问,去年你们记得多少新闻?年的新闻还记得哪些?这个真把我问住了,我仔细想了一下年,想不出几个新闻来。我们对于历史的事很容易搞混淆,然后拿了一百个历史人物,都是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让大家认,认得一塌糊涂,很多人认不出来。

还有混淆大量的事实,比如说E=MC2这个和原子弹什么关系?大量的人认为说,这就是发明原子弹的最基础的公式,这跟原子弹一点关系都没有。爱因斯坦根本就没有参与过原子弹的项目,爱因斯坦甚至在原子弹这个项目上都没有密级,他不需要保密,爱说什么说什么,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

为什么大家会认为爱因斯坦和原子弹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在一九四几年,有一本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是爱因斯坦的头像,那个头像的背后是一朵蘑菇云,然后上面写着E=MC2。就是美工干的,美工在做这个封面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拼凑在了一起,显得很高科技的感觉。结果人们是不记事实的,大众不愿意记事实,大众记得的是一种感觉。那个感觉是爱因斯坦参与了原子弹的爆炸,然后蘑菇云在他背后升起,所以很多人都认为E=MC2就是跟他有关的,这是我们说历史问题的混淆。

包括克林顿,克林顿总统有一次在演讲的时候说,民治、民有、民享这是我们宪法里写到的说法。有很多人质疑,怀疑宪法里好像没这词吧?后来改口,他说,这个在《独立宣言》里明确地规定过民治、民有、民享,上过中国初中的人都应该知道,这跟独立宣言也没什么关系。

民治、民有、民享是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里面讲到的东西,但是你要知道克林顿是一个法学教授,他竟然能够说出这么奇怪,这么离谱的错误。当时底下狂热的观众,他的那些粉丝们,因为这个作者讲,崇拜这种总统的完全是粉丝的那种心情,热烈地鼓掌,说特别棒。

就是我们对于这种知识,现在已经出现了叫作“全球性无知”,全球性无知里,还有特别有趣的一个案例。就是有一次,斯皮尔伯格拍《侏罗纪公园》,拍《侏罗纪公园》的时候,大家就拍剧照,没事干闲着,旁边倒着一只三角龙的那个尸体,斯皮尔伯格拿了把枪靠在那,这样照了个照片。结果他照这照片以后,就给他放到网上去。

旁边注说,这个人杀死了世界上最后一只三角龙。很明显是开玩笑,怎么可能?结果引发了网民的愤怒,很多网民声讨斯皮尔伯格,说他应该道歉,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怎么能够杀恐龙。这里当然会有开玩笑的成分,会有很多人跟着瞎起哄的。但是有特别多的网民是真生气,就是没有这个常识,不知道这个暴龙,什么三角龙早就没有了,所以全球性无知现在是一个问题。

我们在电视上看很多综艺节目,看很多明星在综艺节目里去表现无知,我就特别替我们的孩子们担心。就是孩子们很崇拜那些明星,看到他们表现无知的时候,通过字幕来遮掩的时候,都会跟着哈哈笑。我会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大家觉得无知都是很可笑,很可爱的一种感觉,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娱乐精神是建立在一个全球性无知的方向之上。

考大家两个题,以下是两个送分题,第一题,π的第二位数字是什么?那你应该知道是1,3.这样,然后有人还会问第三个数字是什么?如果你能够答到4,那你就更厉害。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图灵测试,这个能不能答出来,这个难度就大了。图灵测试是说如果我在隔壁房间里,有一个人,有一个机器,然后同时回答你的提问,你会不会分辨不出哪个是机器哪个是人,经过了这个测试的叫作图灵测试。

那么好消息是什么?就是如果你能够知道π的第二位数字的人,就比不知道的人,一年平均多赚3.2万美元,就是家庭年收入,统计学上的差别就会有这么大。只有30%的人能够答出图灵测试这样的题目,所以这个全球性无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相关性,在这普及一点知识,就是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今天早上我为了讲这个书,我专门给王汉生教授打了一个电话,请教他关于统计学的这个知识。就是真的有这么一群人,有这样的专业网站,干吗呢?去搜寻那些毫不相关的相关关系,因为只要你拥有足够多的数据,你就一定能够找到两个数据是非常相关的。就这个起来那个也起来,这个下去那个也下去,这是一定能找得到的。

就包括我们网民,很多人开玩笑,说哪个部门换了一个领导,这个股市就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非常无稽的匹配是肯定能找得到。所以有时候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之间是连不上,但是更多的时候,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当中是可以联络在一起的,它可以帮我们收窄探索的方向。

当你不知道哪些变量在影响着这件事的时候,你最起码先通过相关性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再深入一点地理解,有时候缺乏相关关系的两件事情也不代表着没有因果关系。这个说起来就深了,就是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竟然会体现不出相关关系,这是什么道理呢?有道理的,这书里举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他说如果你让一个外星人来研究地球上人口出生量和哪些数字相关,他会发现人口出生量和人们进行性生活的这个关系是不相关的,完全不相关。

因为现在随着避孕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不是为了生孩子才去做的一件事,所以你会发现这两个数值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地球人都知道,这是完全的因果关系。所以统计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但是大部分的情况之下,有相关关系的,我们都是可以去研究一下,它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的。

那么第一个研究的就是,最粗暴的研究方法,就是这些答题答得好的人,收入是不是会高?这个研究小组以年龄、教育程度和测验成绩作为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知识水平仍然是收入水平的重要预测因素,而知识渊博的人,哪怕在教育和年龄不变的条件下,赚的钱仍然更多,收入的差异令人印象深刻。

具体一点讲就是,他们假设有一个三十五岁的人上过四年制大学,以他为基准,统计模型预测这样一个人,要是答错了我们回答测试中的每一道题,他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是4万美元。而年龄和教育水平相同的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有的十个问题,则拥有9.5万美元的年收入,一年差不多要多出5.5万美元。

换个说法就是,十道题都答对的人比十道题都答错的人,他的收入要高2.35倍,这是一个非常巨大而显著的差异。那么从相关关系我们来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有几种可能,比如说有可能对一定程度,事实性知识的广泛了解导致了高收入。就是这人博闻强记,别人喜欢他,觉得他有学问,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可能是反过来高收入使得他们获得了更广泛的知识面,就是他是因为有钱,所以他有闲去学习。

还有一种可能是,知识水平和高收入有着相同的成因,就是都是因为聪明,都是因为他善于记忆,还包括好奇心。就是因为他有足够强的好奇心,所以他学习的能力比较强。因为他有足够的好奇心,所以他干工作也会干得比别人更好。

这都是有可能的分析原因,总之我们能看到说,收入和他拥有那些看似无关的知识之间是有着非常显著的二点几倍的关系。那么幸福呢?这里就提到了另外一个我们很熟悉的心理学家,叫丹尼尔·卡尼曼。丹尼尔·卡尼曼他们的小组是研究了,你的幸福状态和你的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是美国人在7.5万美元的时候最幸福,就是很明显一个人收入如果特别低的话,他会特别的烦恼,每天有特别多烦心的事,天天吵架。这就是我们过去讲,叫“贫贱夫妻百事哀”。

就是没有钱就会有特别多的烦恼,但是当这个收入达到7.5万美元的时候,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人民币大概四十多万,五十万左右的时候,这个幸福是达到峰值的,是最高的。超过了这个数值以上的人,没有明显地幸福感的上升,甚至有时候还略有下降。就是当你真的变成了像马云或者马化腾这样的人,经常被公众评价来评价去的时候,可能你的幸福感反而下降。

那当然,如果收入和幸福是有关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知道知识和幸福感也会是相关的。文化素养呢?就比如说你知不知道图兰朵?你知不知道巴金写过什么东西?你对中国传统的小说,诗词歌赋,你知道多少?你能不能背出一首屈原的诗?或者你能不能背两首《诗经》给我们听听,这是我们说的文学类的知识。

这种文化素养方面的知识,他们经过调研和统计出来发现,跟收入的关系不大。就是有很多人具备特别多这样的知识,但是他们照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你想,那些诗人都那么清贫,这次我们那个诗词大会上,得冠*是一个快递小哥,就证明了这个叫作“文科效应”。

“文科效应”就是你不具备百科知识,你只具备文科的知识,它和你的收入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当然作者在这里讲说,这只是从收入这一件事来看。你想想看这些文科的知识给你带来的愉悦感,如果它给你带来了极强的愉悦感,让你觉得幸福,让你觉得丰富,觉得开心,觉得对生活敏锐,那这种东西是不能拿钱来计量的。

所以他倡导大家应该去获得更多丰富的文学素养知识,但你要知道从统计学上讲,文学素养知识和收入之间没有特别多的相关关系。

那么健康知识怎么样?就是你知不知道碳水化合物是怎么回事?或者麸质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牙齿?我们应该怎么刷牙?幽门螺杆菌和胃溃疡的关系?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关于健康养生这方面的知识。

统计的结果表明,健康知识拥有的多的人,身体也相应的更健康。所以如果我们有点时间的话,应该多去了解一些跟健康有关的知识。我很有感触,就健康类的知识真的变化特别快,因为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被开发清楚的,不像物理学一样斩钉截铁的有结论的东西。

它都在不断地改变,有人说麸质好,有人说麸质不好。有人说要吃碳水化合物,有人说要多吃脂肪,我们经常会被搞晕了。但是你多具备一些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你的身体还是有好处的,这是一个统计学的知识。

最有意思的是关于体育知识,各位你猜猜看一个人具备很丰富的体育知识,比如说你知道棒球的各个位是干什么的,棒球的上场队员一共到底有几个,你知道网球的ACE球到底是什么意思,甚至你知道橄榄球的大联盟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知道这些体育知识跟你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答案就是拥有丰富的体育知识的人,要比不具备这些体育知识人的收入高得多。

在这个体育知识测验中,得分为零的人,平均家庭收入是3.4万美元。而那些回答完全正确的人,平均家庭收入是8.5万美元。你想想看,差了两倍多,原因是什么?有一个解释是说,因为关心体育的人更多的是男性,而男性的收入比女性高,这个是一个事实。

社会上确实是会有这样的问题,男性的收入更高,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对体育知识知道多的人是已婚的人,为什么?我有感受,我原来对于棒球压根不了解,但是我的孩子加入了棒球队,我就得去看他打棒球比赛。所以看一下我就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个叫捕手,那个叫投手,那是进攻方,这是防守方。

而已婚的人往往比未婚的人收入高,这也是一种可能。当然这些可能都是猜测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纯粹因为喜欢体育的人能量更多,喜欢体育的人更加活跃,或者喜欢体育的人身体更好,精力更旺盛,导致他的收入水平是不一样。所以,花点时间在体育上,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是有好处的。

还有一类知识叫理财的素养,就你对复利有没有感觉?比如说问大家一个问题,关于理财这件事,对于一个依靠固定收入的人来讲,以下哪种情况更好?你的收入是固定的,每月拿到固定的钱,A:3%的通货膨胀率,B:7%的通货膨胀率,C:通货膨胀率高低无所谓。你选哪个?很高兴,75%的人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就是A。就是这个作者说但愿答错的那些人,能够找个比较懂门道的人替他们理财。

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你拿固定收入肯定会低,这是非常浅显的问题。但是有特别多的人对这些东西完全无感,对于复利完全无感,这个其实一点都不意外。你知道我第一次买房子的时候,年,我第一次买房子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意识到银行会收我那么多的利息,没算过这账,而且我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先把我的利息收完了,就前面还的基本全是利息,等你还到最后,你说我一次性还款。

当你一次性还款的时候,你基本还的全是本金。就是不具备这些理财知识的人大把,就像我们虽然上了大学,虽然读了研究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我是直到什么时候我才了解复利的?就是真的是手里有了点钱以后,才会有人告诉我说复利很重要,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多少,持续多少年就能够翻一倍。

你比如说,如果你的理财能够做到年化7%。你估算一下大概多长时间翻一倍?如果你知道这个答案,你对复利是有概念的,如果你不知道,那就对不起,你是完全没概念。正常的答案就应该在十年左右,差不多就能够翻一倍。

像沃伦·巴菲特能够成为股神,实际上他这五十多年来的理财数据,我记得也就是百分之十九点几,还是20%左右。就能够做到19%到20%的增量,股神了,你就已经做的很好了。就是每年复利,就是乘以1.2再乘1.2,再乘1.2,一直乘下去。具备这些理财知识的人,他们的收入水平要高很多。所以这个数据大概是理财素养与人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得分最高者的自我评价幸福感,比最低的人要高24%。

所以你看这本书封面上,写的这句话浓缩了。它说在知识搜索既得的时代,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什么知识越广博的人会比别人更健康、更富有、更幸福?我们用了这么多的知识模块,让我们知道文史知识、地理知识、百科知识、文化素养、理财的知识、体育的知识分别跟我们的生活有着什么关系。

总而言之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不要把所有的学习都交给手机,不要希望通过拍一张照片或者留一个搜索的地址,我就似乎掌握了这个东西。当你没有把它装在脑子里的时候,它是没法跟你的生活建起来这样的联系的,所以花一点力气去学习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

那么第三部分,整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如何在这么一个全球性无知的时代成为赢家?就是当周围的人都离不开手机,当所有的人都在不断地减少大脑当中储存的知识含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这么几个建议,第一个就是他希望整个社会不要人为地制造求知的门槛,就是你比如说咱们拿到一个药瓶,那个药瓶上标注的很多东西是正常人都看不懂的。他说为什么你要把那个东西标注的那么复杂?标注到大部分人读不懂那里的含义,这个其实就是增加了,整个社会的求知门槛。

后来导致很多人说算了,反正我就不看,就放弃这件事得了,这是第一个,对于整个社会的一个倡导。第二个就是个人获取信息应该均衡理性,什么叫均衡理性?就是你要小心模因,模因就是我们刚刚前面讲过的,你周围的文化环境给你所带来的那种文化的遮蔽性。你比如说现在我们用手机的时候,大量的人喜欢选择,我愿意接受你推荐给我的信息。当你点了说你愿意接受这个信息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会被这一类的信息完全包围。

甚至有很多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应用,不问你这个问题,他根本不问你需不需要这个推送,他就给你不断地推送。所以我听到一个大哥跟我讲,每天花了特别多的时间看头条里的视频,我说你干吗?他说我就想看看狗看看猫什么的,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每次看完了这个小猫,又跳出一只小猫,看完还有小狗,就不停地看,它就知道你喜欢这个。

往那一坐五六个小时,就小猫小狗能够一直刷下去,抖音就是这个原理。当你用这种方式去获取新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被整个的达克效应包围。就你只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