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从争夺话语权开始
话语权,是舆论的制高点,是进取的制动点,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制硬点。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自阶级、国家产生之始,话语权的身影就已显现。只不过彼时的话语权大多隐匿于“神灵的图腾,领袖的威望”及著名人物的观点言行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墨、道、兵、明、法、纵横等流派竞相角逐,试图建立自己的话语霸权。此后,各路诸侯,直至历朝历代皇权一直威权统治,死死的扼住了自身的话语霸权。
及至晚晴,报刊媒介的真正出现及远播,动摇了昔日官方的话语霸权地位,以往“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逆来顺受”等官方话语变得苍白无力,摇摇欲坠。
官方话语权威的落败,如决堤的*河,泛滥至极,覆水难收。从此,普通民众虽说饱受威迫但亦可“畅所欲言”了,为自己挣得了一席话语权利。这真是一次话语权利的伟大颠覆与涅槃新生。言论自由写进了国之宪法,深入了民之心中。报刊、杂志更加“狂妄”了,图书、演讲变得“强势”了,一股革命鼎盛的话语洪流汇成了。
于此,便产生了《京报》《申报》,便诞生了孙中山、鲁迅。这是中华民族伟大之进步,我们超越了自己,战胜了祖宗。但这种“王介甫”式的胸襟魄力依然是那么顽强可畏。
此刻,见此情景,国人便可莞尔一笑。但我们不能欢呼雀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扮演着“鸡蛋上跳舞”与“老鼠钻风箱”的角色,没有质的改变。
话语权的获得必须要建立大国自信,自卑自贱的人或国家永远不会拥有话语权——不敢讲抑或是“奉媚讨好,贼眉鼠眼”违物违心的讲,那何来之大国自信呢?我觉得实力加意志加方向是构成大国自信的标志。大国自信不是“暴发户”后的施舍威风,不是一切与国际接轨的“胸襟魄力”,不是主权挑衅下翩翩的“绅士风度”,更不是对国内矛盾与民众愤懑的无端压制。
拥有话语权,并不是简单的说出去,必须有话语的效果溯及力与感召力。一个“精神病人”在讲台上的“洋洋洒洒”必然不及一个威望甚高的“公知”振臂一呼。“公知”可以制定标准,可以引领舆论,可以宣判结果。“精神病人”永远都只是精神病人。
欧美有话语霸权,所以它有科技界的诺贝尔,有艺术界的奥斯卡,有傀儡界的联合国,有经济界的索罗斯,更有新闻界的BBC/CNN……而我们有什么?有追逐诺贝尔的热情与不屑,有追捧奥斯卡的热心与盲目,有追随联合国的勇气与决心,有追比索罗斯的无奈与隐忍,更有追迷BBC/CNN的干劲与迷惘。
当然,诺贝尔,奥斯卡,联合国,索罗斯,BBC/CNN也并不都是话语霸权,中国不就出了个“莫言”?有人不禁问:他配吗?当然配。我没有看过他的作品《蛙》,但我由此可以看到中国大国自信的崛起,西方话语霸权的坚冰已被打破,我们分享话语霸权的意志与实力更加坚韧,我们传播于世界的“声音与表情”的载具得到认可。这些够吗?仅仅开始而已。
有人说:核弹,卫星,航母,潜艇就是“话语”,有人说:文化,艺术,制度,科技亦是“话语”。都太绝对,“菩萨心肠”加“霹雳手段”才是话语。只有佩剑于身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的“智信仁勇严”才有为之肝脑涂地心悦诚服的士卒。
话语是要努力说出的,话语权是要奋力争夺的,不然就没有自我真实的展现,就没有大国自信的体现,那就更没有大国崛起的实现。
相关美文阅读:·颓废文化的“五搞”·一滴水·黑龙江彼岸那座城·中国评选不能代表中国·墨文化之研究·文化濡化·且说上下·回首半生欢乐少-临江仙·结缘品与力量型圣物·啷咯有些文化“名流”咋就没人性·“文化暴发户”·伪自由书·新年伊始——动漫业率先踏上年文化保护之路·个体人对世界认识的三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拿到“第二身份证”